《中国青年报》报道:项目管理专业落户中关村

      1999年,一外企老板开出4万美金的年薪想在中国寻找一位持有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证(PMP)的经理,结果遍访中华大地而不得,他不得不把眼光又重新投向了海外。

    这个前程远大且具“高含金量”的专业,最近正式落户我国科技、经济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北京中关村。由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和美国管理技术大学联合开办的我国第一个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不仅是项目管理专业学科在我国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预示了信息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项目管理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小到组织野餐、举办运动会,大到研制新型航天飞机、建设巨型水利枢纽,各种项目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有意识地运用现代管理的观念和知识来运作这些项目,应该说还是20世纪中期以来的事情。随着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运作好一个项目的需要。

 

    美国二战期间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后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今天,项目管理己被广泛应用于工商、金融、信息等产业甚至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中,连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以及IBM、摩托罗拉等著名跨国公司,也概莫能外。在西方发达国家,掌握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已经成为晋升高级管理人员的必要条件,取得项目管理专业学位(PMP)已经成为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之后又一热点。美国《财富》杂志曾经断言: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的最佳职业。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基本的运作模式被引入中国,始于1980年邓小平亲自主持的一项与世界银行合作的教育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随着各部委世界银行贷款、赠款项目的运作,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中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模式,项目管理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该专业尚未正式列入我国的学科目录,致使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奇缺。据有关方面介绍,2000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具体承办的两次PMP考试,由于考试要求全部使用英文,300多位报名者,只有100余人获得了考试资格,而最后通过资质认证者60余人,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外企。

 

  “随着我国加入WTO”,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必将成为国内外企业争夺人才资源的热点”。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毅然决定直追世界前沿的管理科学,主动把在我国尚属空白的项目管理专业课程“请”到中关村来。

 

    新颖的办学模式是这个课程班的显著特点。一是引进先进的学科体系。鉴于我国没有现成的项目管理学科设置,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引进了美国的项目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课程设置,他们选择以项目管理学科硕士博士教育和专业证书培训而闻名的美国管理技术大学作为引进对象,该大学校长J·D·弗雷姆博士是世界著名项目管理专家,美国项目管理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二是充分利用中关村教育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实施教学。项目管理专业课程由美国教授执教,而共同课程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教授执教。三是该研究生课程班学期短,不脱产,利用周末集中授课,一年结业,适合在职学习。考虑到中国目前这个领域的实际状况,授课将采取全英文翻译的方式教学,降低门槛,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学习。

 

与那种通常要花510年的时间,甚至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的成长途径完全不同,现代项目管理需要掌握的内容涉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和集成管理九大知识领域。教育专家认为,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学生而言,学习项目管理是掌握一种思想方法、提高工作能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训练。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即便是刚刚走出校门,你已经具备了一种全新的能力:懂得并且知道如何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

学校概况